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 开云新闻中心 > kaiyun开云
  kaiyun开云 NEWS

开云新闻中心

kaiyun开云

高端访谈 社科kaiyun开云平台院:广东金融应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发布时间: 2024-01-10 次浏览

  kaiyun开云平台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其中提出将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业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这也凸显了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又有哪些不足?金融业今后在养老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方向有哪些?广东金融机构发展养老保险优势在哪?值此之际,南都·湾财社特别策划推出年度策划“广东金融的五篇大文章”,通过行业观察、高端访谈等方式,聚焦广东金融创新亮点,展望新年开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从金融市场层面看,充分挖掘与养老资金积累、养老相关产业以及老年群体养老生活相关的金融需求,是养老金融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需要注意到的是,完善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广东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广东省自身优势和条件,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和养老保险的发展;加快建立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开发更多基于广东省情,符合群众养老需求,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增值的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南都·湾财社: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如何理解“养老金融”这一概念?在您看来,当前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南都·湾财社: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如何理解“养老金融”这一概念?在您看来,当前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要求金融系统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不仅意味着金融可以在养老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要求金融业今后要以服务于养老相关的各种金融需求作为工作重点。

  养老金融这一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由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相对缓慢,金融市场发展相对完善,其衍生出的养老金融理论与实践仅关注养老金金融(Pensionfinance),主要是针对制度化手段积累的养老金资产的配置理论。在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下,金融在跨时间、跨空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可以满足任何包括养老需求在内的资源配置,因而并未在金融市场相关的领域衍生出养老金融的概念。相对而言,我国养老金融概念的内涵包括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着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并且更多地侧重于金融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国民未富先老、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的。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账户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确立。同年11月,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随后,多项配套措施陆续出台,包括个人养老金个税优惠政策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配套业务规定,通过设立个人账户并辅以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居民参与个人账户缴费,当前对于个人账户缴费上限设定为每人每年12000元。截至2023年6月,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4030万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确立,加上之前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的第一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制度,标志着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化体系的建立,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基本形成,从而奠定了我国养老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工作,这也标志着2018年5月开始探索的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以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三支柱为主体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正式确立。

  二是规范化、多元化产品体系逐步建立。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前,除了2018年推出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外,同年推出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以及2021年6月和9月先后推出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产品都是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上的积极尝试。2023年一季度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规模50.8亿元,投保件数42.9万件,其中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超过6万件;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51只,累计发行规模1004.9亿元,投资者人数合计46.7万。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由试点业务转为常态化业务。随着养老储蓄试点的开展以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理财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范围、准入门槛的明确,目前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形成了养老储蓄、养老目标基金、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除此之外,为解决老年失能照护问题而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也有序推进,2012年试点开始至2022年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人,累计享受待遇达195万人。

  三是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早在2015年,我国就推出了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用于支持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项目,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提供养老服务。201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产业相关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为缓解养老企业融资难题不断拓宽融资途径。截至2022年9月,发行的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共70只,规模达558亿元。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合理融资需求。鼓励探索以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多样化融资需求。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有序探索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机构运营相关保险。2022年4月,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决定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

  :虽然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尚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养老生活的需要以及对“老有所养”的热切期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制度型养老金替代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不能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是养老金替代率最低为55%。然而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仅为45%,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2022年10.4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与者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占比超过一半,而大多数省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待遇水平低于低保水平。

  养老财富储备总量仍显不足。截至2022年,我国养老金积累约15.4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2%,而2019年OECD的36个成员国中,养老基金占GDP比重平均为49.7%,有8个国家超过100%。其中,丹麦为198.6%、荷兰173.3%、加拿大155.2%、美国134.4%。在我国的养老财富储备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结余6.99万亿,占比45%;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合计4.98万亿元,占比32%;国家养老储备基金2.60万亿元,占比约17%,第三支柱规模约为8892.7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商业养老保险准备金约6600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规模50.8亿元;养老理财产品1004.9亿元元;养老储蓄试点规模377亿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养老目标基金860亿元(截至2022年底)】,占比不足6%。

  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总量不足、多元化程度不高。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视角看,当前我国居民财富中住房等实物资产占比较高,金融资产比重偏低且多元化程度不够。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其中家庭资产中住房的占比接近七成,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银行理财、资管、信托等占比达26.6%,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达22.4%,而保险、股票、基金等占比分别为6.6%、6.4%和3.5%。从养老金融产品的不同功能来看,以银行理财、定期存款为主的金融资产配置与养老资金积累的长期性、稳健性目标难以有效匹配,也难以有效应对长寿风险、老年失能等养老风险。

  普惠型养老金融发展不足。在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层面,目前的养老金融产品主要是配合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而推出的养老资产积累型金融产品,针对老年群体风险特点设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够充分,加之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上也存在“数字鸿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水平有待提升。在养老产业融资方面,受回报周期长、投资回报低等影响,普惠型养老项目较少受到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青睐。与此同时,我国养老机构多为小规模的民营或民非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一定程度呈现“散小乱差”的特点,企业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也较难获取金融服务的支持。

  南都·湾财社:针对上述问题,您认为金融业今后在养老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方向有哪些?未来又应如何建立完备的养老产业体系?

  南都·湾财社:针对上述问题,您认为金融业今后在养老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方向有哪些?未来又应如何建立完备的养老产业体系?

  :从金融市场层面看,充分挖掘与养老资金积累、养老相关产业以及老年群体养老生活相关的金融需求,是养老金融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需要注意到的是,完善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需求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匹配,从而使各方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但信息不对称、市场势力不均衡等因素会导致一定的市场失灵,在养老金融领域主要体现在普惠型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将“卖产品”为主的服务模式向“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转变,将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策略向追求长期价值回报转变。

  具体地,金融机构应围绕居民养老、银发经济、养老产业等领域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如针对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与此同时,监管层面应加强对金融机构涉老服务的风险管理和消费者保护,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守好养老“钱袋子”。

  此外,完备的养老产业体系是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助力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要加强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产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担保机构法律制度环境。创新适合养老产业发展特点的服务方式,拓宽养老产业金融服务门类,研发具有养老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押贷款创新,推动养老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养老信托计划、养老设施租赁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并向中小企业、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缺乏资金的群体和领域倾斜,培育养老产业。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明确养老产业发展方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养老产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良好模式。

  南都·湾财社:2023年9月底,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政策环境、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数据共享等方面明确了12条具体措施,对广东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您认为在养老保险领域,广东这一经济大省有何特点?广东金融机构发展养老保险优势在哪?

  南都·湾财社:2023年9月底,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政策环境、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数据共享等方面明确了12条具体措施,对广东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您认为在养老保险领域,广东这一经济大省有何特点?广东金融机构发展养老保险优势在哪?

  :广东省经济比较发达,民营经济也较为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养老金参与率高,待遇水平也较高,发展个人养老金和养老保险的经济基础雄厚,基础条件较好。广东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和条件,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和养老保险的发展;向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投入更多资源,创新开展和做强做大有关业务,助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加快建立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开发更多基于广东省情,符合群众养老需求,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增值的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落实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为广大企业及其职工提供更多选择,不断提高职工养老保障水平。

  南都·湾财社: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实施以来,至今已经落地一年有余。从试点情况来看,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目前还存在哪些挑战?您认为要更好促进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在哪里?

  南都·湾财社: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实施以来,至今已经落地一年有余。从试点情况来看,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目前还存在哪些挑战?您认为要更好促进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在哪里?

  :从试点情况来看,一年多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额估计可能在260亿~270亿元左右。这两个数字较2023年一季度末的3038万开户数及182亿元的缴费总额已有较大的提升。个人养老金仅在36个城市试点先行,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实际缴费人数比例较低,以及人均储存金额较少。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只有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31.37%;储存总额182亿元,人均储存仅2022元,距离12000元缴纳上限存在较大距离。这样就给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目标带来挑战。

  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旨在通过税收优惠和长期养老金积累鼓励更多人做好未来养老储备,实现这一目标涉及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员覆盖率和投资回报率两个问题,目前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出较动。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3年11月1日,仅有13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占比不到一成。其中,收益最高的产品的回报率仅为2.73%。相反,有多达53%只产品出现了亏损,亏损幅度高达13.64%。

  另外,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可能扩大中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养老金待遇差距。我国“基本养老金收入不平等程度”已经很高,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可能产生低收入劳动者参加意愿低于中高收入劳动者的结果,这将进一步拉大不同群体的养老金待遇差距。

  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快扩大试点范围,并逐步在全国施行;二是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等重点人群提高缴费上限和额度,以在退休前多积累一些个人养老金资产;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例如可以设置更多个人养老金投资资产的选择权,总体上设为集合投资资产和个人投资资产两大类,对于没有投资经验的参加人员可以选择类似于企业年金的集合投资资产,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又免去了纠结于选择不同资产的烦恼,等等。

 
友情链接
kaiyun开云

扫一扫关注kaiyun开云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2-2023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蒙ICP备2020003967号-1
网站地图